N末端B型利鈉肽原(NT-proBNP)和BNP同屬利鈉肽家族,均用于臨床檢測。雖然兩者有相同的生物學來源,但生物學效應和臨床意義不完全相同。心肌細胞受刺激后,產生含134個氨基酸的B型利鈉肽原前體(pre-proBNP),隨后形成含108個氨基酸的BNP前體(proBNP),后者在內切酶的作用下裂解為含有76個氨基酸、無生物活性的NT-proBNP和含有32個氨基酸、有活性的B型利鈉肽(BNP)。BNP的清除主要通過與BNP清除受體結合,而NT-proBNP則主要由腎小球濾過,因此,其血濃度受腎功能影響大于BNP。另外BNP半衰期短(22min),體外穩定性差,而NT—proBNP半衰期較長(120min),體外穩定性強,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濃度較BNP高,在有些情況下更有利于心力衰竭的診斷。BNP和NT-proBNP檢測在21世紀初先后進入我國,10年來已經被各級醫院和醫師廣泛用于臨床實踐,成為心血管病尤其是心力衰竭診斷和評估十分有用的生物標志物。